【百年古蹟】主教山儲水池屬本港唯一古羅馬式設計配水庫 民間團體促評為法定古蹟
發布時間: 2021/02/28 15:28
去年年底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有逾百年歷史的食水減壓缸,因水務署工程而曝光,社會紛紛要求保育相關建築。古物古蹟辦事處正提交研究報告,並將開展為期1個月的公眾諮詢,再確認該古蹟評級。有民間關注團體今日(28日)發表評估報告,認為主教山配水庫是本港唯一以花崗石柱、紅磚圓拱、混凝土桶形拱頂和擋土牆而建成的配水庫,體現了香港建築歷史過渡等,引證配水庫具有極高文物價值,值得評為法定古蹟。
團體活現香港聯同一眾民間保育人士、建築師、水務專家、城市研究學者,公布「地水重光—主教山配水庫文物價值評估報告」,依照古蹟辦6項準則:歷史價值、建築價值、原真性、罕有程度、組合價值及社會價值,剖析主教山配水庫價值。報告指出,主教山配水庫是香港唯一以由花崗岩石柱和紅磚圓拱,即俗稱「羅馬式拱門」所組成。而香港的圓形地下空間甚為罕有,主教山配水庫與其他戰前配水庫不同的地方就是其絕無僅有的圓形設計。
在鋼筋混凝土未為普及的年代,此地下混合結構有效承受來自不同方位的荷重,達致美學和科學的結合,配水庫的混合式建築結構也反映了香港在20世紀初對於現代混凝土物料應用的大膽嘗試,標誌着工程和建築設計的現代轉型。而配水庫落成後的紅磚建築,例如香港醫學博物館(1906年)和舊上環街市北座大樓(1906年),早於1990年被列入為法定古蹟。
報告指,主教山配水庫有其歷史價值,為全港尚存5個戰前配水庫之一,是九龍半島現存已知第二古老的配水庫,同為過百年歷史的山頂克頓道食水配水庫,日前確認已被拆毀。主教山配水庫作為20世紀九龍供水設施的起源,開創了九龍水塘供水的先河,亦見證了九龍半島由泵井供水到水塘供水的轉變。雖然水務署工程破壞了主教山配水庫,但報告估計約9成範圍並未受影響,仍維持原貌,根據現有的圖則紀錄及實地勘探,相信能為將來復修提供足夠的資料。
文物報告籌備小組成員指,完整保留主教山配水庫,能記錄香港在英殖時期的水利工程史,成為印證城市水務發展的標記,是香港供水史不可或缺的歷史建築,促請古諮會將主教山配水庫定為法定古蹟。另外,倡議古物諮詢委員會改革評審機制,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並促請發展局投放更多資源,以改善現時評級工作滯後,以及評級機制與社會期望出現落差的情況。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bit.ly/2JdOaiS
責任編輯:蘇文軒